时间:2023/11/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http://www.znlvye.com/m/

在看各种现代战争题材影视剧时,我们总是看到战斗机被导弹锁定后,驾驶舱里会有报警器“哔哔哔”报警的声音。所以战斗机被导弹锁定后,自动报警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现代战机报警器的原理基本都是光学报警,严格来说是依靠红外线告警。

在战机上会有一个红外线报警装置,它会每时每刻探测战机周围的红外线。如果它探测到有异常的红外线就会报警。而现代空空导弹因为速度太快,不光是尾焰会散发红外线,导弹表面也会因为摩擦生热产生红外线。

红外告警装置的发展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现在,战机的告警装置基本用的都是这个原理。当然,现代战机比起上世纪的战机先进了很多,也用了一些其它的告警设备,但红外告警装置一直都在,也一直是战机上最重要的告警装置。

红外告警装置一共经历了+1代的发展,其中第一代红外告警装置最原始,误报率也最高。

毕竟地球大气层下能存在的红外线可不仅有导弹散发的红外线,还有太阳穿过臭氧层传递的阳光,以及阳光射到云层和地面上再反射回来的杂波。

第一代红外告警装置很难分辨阳光、杂波以及导弹身上散发出的红外线,所以第一代红外告警装置误报率最高。

第二代红外告警装置升级了感光元件,引入了光谱判断能力。太阳光和导弹虽然都能散发红外线,但二者散发的红外线在光谱上的波长并不一致。所以只要能分清楚二者散发红外线的光谱波长,就能极大地降低红外告警装置的误报率。

其中太阳光在穿透臭氧层后的红外线光谱波长比较固定,很少有变化,因此第二代红外告警装置主要是排除太阳光以及其相关杂波。

第三代红外告警装置升级的地方主要是将装置原本的扫描红外线替换成了面阵凝视。

扫描和面阵凝视主要是查看周边红外线时是否有时间间隔的区别。我们一般人身上只有一双眼睛,要看清楚周边所有东西,就只能转头或转身。但面阵凝视相当于一个人身上长满了眼睛,能同时看清自己身边60度无死角的景象。

以前的扫描都是一扫而过,只能看见但不能看清。要想看清,扫描一个地方的时间就要久一点,这样其它方向就会有视角盲区。

现在的面阵凝视是时时刻刻都在盯着看,因此能够“看清楚”导弹,这就让面阵凝视技术有了成像的基础。通过长时间对导弹散发红外线的扫描,获取更清晰的信息,从而形成图像。再将图像对比一下,如果是根“棍子”那就是导弹了。

紫外告警

至于“+1代”,主要指五代机身上用的全向光电感知。全向光电感知感知不仅探测周围的红外线,还探测紫外线。

-5微米波长的红外线因为波长较短,在穿透空气时容易被水蒸气粒子折射和反射,导致导弹距离越远,红外报警装置发现它的概率就越小。且在气象条件不好时,告警装置的精准度也会大幅度降低。

现代战机用的红外报警装置一般都是探测~5微米的中波红外线,很少用长波。之所以不用探测长波红外线的装置,一个是探测长波红外线的设备要贵好几倍,另一个是容易被杂波影响。

全向光电感知增加了感知紫外线的能力,报警精准度进一步提升。不过紫外线报警也有缺陷,那就是紫外线波长也很短(但不容易被水蒸气粒子吸收),因此紫外告警装置的作用距离也很短。

另外多了一套感光系统,战机的重量和功耗也会提升,这会对战机造成负担。所以这“+1代”的全向光电感知很少有飞机用,目前能确定使用的主要是美国的F-5。

电磁波告警

除了红外告警装置,现代的四代和五代战机通常还有另一套告警装置,那就是电磁波告警。

战机要想打得准,最好是用雷达一直锁定敌方战机。雷达一直锁定敌方战机就会一直朝对方散发电磁波。当战机感受到被连续照射的电磁波了,就知道自己被雷达锁定了,于是就会报警。

这种告警装置精准度较高,但是不怎么可靠。

因为随着现代导弹技术的发展,导弹的制导方式也越来越多。发展到现在,很多国家的导弹已经具备了不需要战机对敌方战机进行雷达锁定,自己就能进行制导,且具备足够高精准度的地步。

所以敌方要是在打出去导弹后直接关了雷达,对方就基本得靠红外告警。

不过也有些国家的空军会在空中对峙中会将这种告警装置当成震慑手段。比如在年时,俄罗斯空军曾和北约空军发生空中对峙。

当时北约空军在俄罗斯边境演习,然后俄罗斯一架苏-0立刻起飞进行拦截。对峙中一个意大利飞行员开着的一架F-5被俄罗斯的一架苏-0锁定,之后俄罗斯战机一直对这架F-5保持雷达锁定,F-5驾驶舱内的告警器一直响个不停。

而开着这架F-5的意大利飞行员被吓坏了,落地后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被迫停飞且被军队遣送回家,然后接受心理治疗。这件事也在当时成为了热议话题,战机的告警系统的讨论也一度增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6504.html
------分隔线----------------------------